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,麥當勞的歷史也不大,也不長,但麥當勞在全世界做到四萬多家連鎖店。
而我們中國餐飲店,不管是蘭州拉面、沙縣小吃、中國水餃、西安的肉夾饃,還是中國的餃子,為什么沒有一個企業能做成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的品牌。中國的企業家都有一種把企業做大的深切渴望,而且異常勤奮,但為什么做不到?難點在什么地方?或者換句話講,麥當勞、肯德基這些企業,有什么東西是中國企業沒有的?他們做對了什么?
美國前總統卡特到中國來訪問,他說麥當勞是我的左臉,可口可樂是我的右臉,就很有面子。我們到國外去,什么是中國的左臉右臉呢?現在的華為,應該能給我們充個半張臉,那剩下的半張臉我不知道什么品牌能做成全世界的。麥當勞現在全球有四萬多家連鎖店,80%都是加盟店,巔峰時間段每隔三小時,麥當勞就有一家新店在全球開業。麥當勞的老板,可能一生都沒有到過這萬里之遙的店看過,也沒有去消費過,但仍然能管理得很好,他們到底有什么訣竅是中國企業沒有的?麥當勞前總裁叫杰姆卡特羅普,在哈佛演講的時候有一位學生問他,說麥當勞到底靠什么成功的?杰姆總裁回答一句話:靠完整性!也就是系統,系統與系統之間融為一體的高效配合,部門與部門間在數據化管理下,采購、生產、銷售、配送、信息流融為一體。學生又問,靠什么把這些部門與部門的各自系統,形成完整性的大系統,杰姆總裁說:靠流程!
麥當勞成功的訣竅:一流的流程,二流的管理層,三流的員工。這些國際化公司,都是有一流的流程,二流的管理層,只需要找到三流的員工就行了。麥當勞進入中國時,也招了不少北大、清華的學生,后來發現都留不住,然后就開始調整招聘對象和招聘策略,只從中國二三流學院招生,這些學生工作都很好啊。一流的流程,二流的管理層,三流的員工,是麥當勞、肯德基、寶潔這些世界級企業成功的經驗,更是我們的一面鏡子。他們的成功都離不開一流的流程,離不開完整性的系統建設,所有這些,對今天的中國企業家們,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:如何做好流程再造,系統重建?這一切看似簡單,但實則不簡單。
什么是系統?企業家對"系統"二個字的深刻理解和認知非常重要。一個企業,無論是初創期、還是在發展期,構建系統非常重要,系統的建設,首先是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去完成的,導入系統,最好是網絡營銷部門先行。因為網絡營銷系統的建設,可以倒逼企業各部門"被"優化……
流程:規范多一成,效率才能多一倍;
標準:標準增一寸,效率才能增一丈;
工具: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;
團隊:定崗、定責、培訓,重新定義團隊;
系統建設最大的價值在于:提高人效,讓初級伙伴能做好中高級伙伴的事兒,讓1個人可以干2個人的活。
比方說,企業今天做全網營銷,就必須打造網絡營銷的高效管理系統,它至少應該包括以下11個方面:
做好每一個小系統,構建一個內部自運營的大系統,讓企業的內部管理更高效,更落地,就算有人員流失,只要系統還在,新人也能快速上手。
前不久,陳春花教授說過這么一句話:"全球停擺的風險,疊加疫情防控與恢復經濟之間的 左右互搏,大概率下全球經濟衰退已成定局。"今天,中國的營商環境已經發生了巨變,企業沒辦法再沿用過去粗放的管理模式,去匹配今天的變革速度。不管外部的環境怎么變化,由內而外去夯實企業內部的管理,把管理做扎實,人管人變成標準流程管人,人推人變成系統自行運轉,完成企業由簡單粗放型向精細高效型的升級迭代。系統建設是新引擎,這是每一家企業,當下就可以去思考和踐行的。